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年味里有童年的记忆
有团圆的幸福
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除夕,作为春节的序章
早已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
拉开帷幕
除夕,作为农历新年的前夜,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它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今天,让我们看看除夕的丰富习俗,感受这份独特的年味。
年夜饭:团圆的盛宴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之一,象征着团圆与幸福。这一天,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赶回家中,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晚餐。餐桌上,鱼是必不可少的菜肴,因为“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此外,北方的饺子、南方的年糕和汤圆,也各有其独特的寓意,如饺子象征“更岁交子”,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贴年红:喜庆的氛围
除夕的清晨,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窗花和“福”字。春联以工整对仗的文字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窗花则用剪纸艺术装饰窗户,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而“福”字倒贴的习俗,更是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寓意“福气已到”。
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是除夕夜的重要习俗之一。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守”,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因此,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通宵不眠。
压岁钱:长辈的祝福
除夕夜,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驱邪避灾,保佑平安。压岁钱通常用红纸包裹,象征着吉祥和好运。这一习俗不仅传递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的文化传统。
在古代,人们用红绳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
辞旧迎新庆团圆
岁序更替多喜乐
河北省计划生育协会祝您和家人
新年快乐,万事皆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