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公布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这份清单,共列出三大类型的16个服务项目。每一个老年人,都可以参照这份清单,了解自己能够获得的权利。
首次公布《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所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将覆盖全体老年人。一起来具体了解。
首份《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出台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那这个基本养老服务由谁来提供?这次的国家清单就明确列出了16项服务内容,明确了政府要做什么,剩下的就留给养老产业市场去发展。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推进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这份清单明确列出,政府将会直接购买或支持的服务是什么,就使得很多老人和家庭在关注养老最刚需的服务方面,有了基本的保障。
《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如何理解“基本”二字?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①我国的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坚持的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规定的内容,是要求现阶段各个省必须要实现的硬指标,它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清单,是各个省必须完成的。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将来再去不断丰富它的内容。③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走得比较快的省份,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它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这16项内容,有的已经达到20项、24项。这也意味着,随着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各个地方不断落地完善,除了原来兜底式的保障之外,未来会有更多普惠式的养老服务加到清单里边。
最有挑战性的是“照护服务”!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①目前困难比较大、挑战性最强的是照护服务。因为在物质帮助方面,像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待遇方面,我国都已经有比较成文的制度和规定,也经过多年实践。②这次在《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中列出许多照护服务,那么照护服务怎么评估?怎么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明确照护的对象、内容、标准,来保障老年人能切实得到这些服务的帮助?这中间就需要新的制度的建立、标准的建立、质量的监控,这一系列内容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它需要从建章立制开始再到搭建体系。所以相比于其它两项,照护服务是现在最刚需、也是最迫切需要不断完善制度的。
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里,提到了两项很重要的制度建立,一个是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另一个就是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建立。这次发布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共列出16项服务内容,那么要给老人们精准提供这些服务,前提就是要先对老年人的基本能力有一个综合评估。过去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部门可能都有各自的评估标准,得到的数据也是各自内部掌握。现在,有了一个综合评估的统一体系,将来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跨部门共享,直接为《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的各项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
到2025年,每个县至少要有1所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杜鹏:①《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到2025年确保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以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②它不仅能够使各个地区的基本养老服务有一个重要的支撑体系,同时这个县级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对下边的乡镇村也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和辐射作用。
《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能解决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哪些问题?
如何保障落地和质量?
如何补齐农村养老的短板?
未来还会增加哪些服务?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解决人才问题?
戳视频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