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世界艾滋病日】关于艾滋病,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 2022-12-01 来源:央视新闻 健康中国 健康报
  • 阅读量:1506

今天(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11月28日-12月4日,石家庄市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邀约全社会关心支持防艾工作的专家、民警、志愿者等,共抗艾滋,共享健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疾控专家解读今年主题,期待大家加入防艾知艾的大家庭,共同拥抱健康生活↓↓↓


许多人谈“艾”色变

听到“艾滋”两个字就避之不及

科学预防疾病很有必要

但过度的恐慌不可取

对于艾滋病

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预防它

艾滋病的定义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会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在性接触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官黏膜的细微破损,病毒即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而感染。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可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血液传播

人被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进行静脉吸毒、移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母婴传播

因艾滋病病毒广泛存在于女性感染者的血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也可因发生大量体液接触而将病毒传给胎儿,感染的产妇还可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婴儿。

>>这些情况不会造成艾滋病毒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一起使用厕所、游泳池、公共浴室、电话机、公共汽车等公用设施,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以及购物、使用钞票,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等场景,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毒。

艾滋病有哪些感染症状?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经过的三个阶段:

>>窗口期:一般为2-12周,此时检测不出抗体,但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一般为7-10年,甚至有2-3年发展为艾滋病人的感染者。

>>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抗病能力,即成为艾滋病病人,此时可出现皮疹、体重下降、长期低热等,如果不经过治疗,一般2年内死亡。

如何预防艾滋病?

>>性传播:每次发生性行为时全程使用安全套。

>>血液传播:远离毒品、不去无行医执照的个体诊所打针、输液、补牙,不去非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去做文身、文眉、打耳洞、挑痤疮等。能吃药就不打针,无必要不接受献血。

>>母婴传播: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母婴传播可以阻断。

这些流言不要信!

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

很多人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和患者一起吃饭或通过呼吸道等进行传播,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在很多相关流言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感染者的血液被打进不同食物里,进而传播。用一个比喻来说,即便是将一瓶矿泉水中注入几万个艾滋病病毒并喝下去,我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因为胃酸会立即将病毒杀死。

握手会传染艾滋病

我们在握手的时候,双方手部的皮肤、黏膜都是完整的,没有破损,而且我们饭前便后也会洗手,双手不会主动分泌体液。所以,握手并不会传播艾滋病。

蚊子会传播艾滋病毒

蚊子叮咬虽然会造成局部皮肤黏膜的破损,但没有包含病毒的体液通过破损进入到人体中。因为蚊子在吸完艾滋病患者的血后,艾滋病病毒并不会在蚊子的体内繁殖,当蚊子在叮咬下一个人的时候,并不会把带有病毒的上一个患者的血液注入下一个人体内,蚊子吸血的过程是单向性的,所以这个途径也无法传播艾滋病病毒。


掌握预防知识、加强自身防护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在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知识的同时

请给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责任编辑:郑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