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首页新闻 > 正文
“五一”在即,二次感染要来?
  • 2023-04-27 来源:人民网、科技日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阅读量:1703

最近

二次感染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一些人对此颇为担忧


第二波感染高峰要来了?

我国流行毒株是否已变异?

还用再打疫苗吗?

新冠病毒是否会流感化?

五一出游会增加感染风险吗?

是否需要储备药物?

来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感染者确有增加,“二阳”感染者很少

记者从部分医疗机构获悉,近日新冠感染者检出确实有所增加,但以上一波未感染人群为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表示,近日检出阳性感染者主要是首次感染,“二阳”感染者很少,这可能与上一波高峰时感染者体内仍有抗体有关。但从欧美国家经验来看,二次感染仍有发生概率,约为3%至30%。

中疾控表示,我国本土病例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无需过度担心。总体来看,北京、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海南、山西和天津两簇进化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

从近期增加的首次感染者来看,多数属于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进展为肺炎的病人较少见。那么,“二阳”会否症状更重?胡必杰解释,毒株并未改变,距离上一波感染高峰也不到6个月,二次感染抗体仍有“残存”,原则上“二阳”感染会比首次感染更轻,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感觉新冠不再来了,还用打疫苗吗?

“随着时间延长,新冠中和抗体在体内的滴度的确会慢慢降低。”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戴连攀表示,如果要有效防止再次感染,在体内抗体显著下降前再次接种新冠疫苗是有必要的。

戴连攀说,病毒传播的流行病学趋势目前难以预测。比如流感病毒,哪一年会出现疫情暴发是难以提前预判的,但很多人每年都会接种流感疫苗,以防有可能出现的大流行和大爆发。

“新冠病毒未来也有可能会在一定时间段、一定地域范围内流行,这个规律目前为止并未研究清楚。”戴连攀解释,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通过防患于未然,减少感染时带来的危害。未来的新冠疫苗接种策略,比如间隔多久接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后由相关权威部门决策。


这类人群更需要再加强

“抗体水平与保护效果是正相关的,这意味着,中和抗体水平越低,保护效果就会越差,反之越能形成保护。”戴连攀说,接种疫苗可以提高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水平,当病毒进入血液后给予阻拦。

那么,经过上次的感染,是否已经相当于打了疫苗?

“对已经打过3针再感染的人来说,相当于对免疫进行了叠加,获得很强的免疫力,很多研究证实这一点。”戴连攀说,但对感染前没有接种疫苗或者未完成全程接种就被感染的人来说,体内的免疫保护能力不及前者。


再加强可有效预防变异株传播

免疫不仅是个体的感染问题,也可以通过形成群体免疫来影响病毒的传播、变异等方面。

“在现阶段抗体水平还没有完全回落的时候再加强一下,不仅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形成群体免疫。”戴连攀说,如果现在大家都进行再加强,群体免疫做好了,那么就算有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输入进来了,它也会因为免疫屏障的作用难以快速传播,无法形成感染高峰。


新冠病毒是否会流感化?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流感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亚型,会基因重组,变异株更多,波动性更大;而新冠病毒的亚型是取代式的,后一种取代前一种,不会基因重组。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它会越来越像已有的冠状病毒,一直存在,但存在感没那么强。最终是否会流感化,取决于它后期变异的特征。


五一出游会增加感染风险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五一出行可能增加新冠感染风险,但主要是最近半年没有阳过的人群,如果半年内感染过并且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五一前后再感染的风险很小。李侗曾提醒,还没有感染过的朋友出行应做好个人防护。


是否需要储备药物?

李侗曾认为,药物储备主要是医疗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家庭层面,备上一些常用的解热镇痛、祛痰镇咳药、感冒类药物即可。

张文宏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建立起可以在48小时内及早治疗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测抗体或抗原,得到相应的治疗。

责任编辑:闻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