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警惕“粉红杀手”,关注乳腺健康
  • 2025-04-15 来源:综合整理自滨江疾控、人卫健康、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重庆附一院药学部等
  • 阅读量:48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

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主题为“科学防癌,健康生活”


乳腺癌,因其高发性和隐匿性

被称为“粉红杀手”

目前,乳腺癌发病率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那么,乳腺癌是什么?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如何自检?存在哪些误区?

这些知识您需要知道↓↓↓


认识乳腺癌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女性患者占比高达99%,男性约占1%。乳腺癌细胞可通过淋巴液或血液向全身播散,常见转移部位包括骨、肺、肝、脑等重要器官,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高发年龄段:

年龄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我国数据显示:

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55~60岁;

农村女性发病高峰为45~50岁及55~60岁两个阶段;

发病高峰呈逐年提前趋势。

相关指南建议:女性从40岁起应定期开展乳腺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乳腺癌的六大典型症状

1.乳头溢液:非哺乳期妇女,如乳头有非正常液体(脓液、咖啡色或血性液体)溢出,则要警惕。

2.乳房肿块:触摸到质地较硬、边界不清、不易推动的单个无痛性肿块,需及早就医。

3.乳房“酒窝”:肿瘤的增生使乳房表面皮肤因受到牵拉而出现凹陷,外形像脸颊上的酒窝。

4.乳头皱缩:乳头有回缩、偏位或内陷以及双侧乳头不对称的现象。

5.腋窝淋巴结肿大:排除炎症因素,腋窝淋巴结出现肿大的现象。

6.乳房橘皮样变:皮肤组织上发生变化,如起皱纹,皮肤像橘子皮的外观。

划重点:如果有出现以上任意一种症状,请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家族遗传史:母亲或姐妹患乳腺癌者,其乳腺癌风险增加约1.7倍。

BRCA基因突变: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与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

激素相关因素:初潮早(<12岁)、绝经晚(>55岁)、未育、初产年龄晚、哺乳期短或不哺乳、多次人流等。

长期外源性激素使用:如口服避孕药、绝经后长期使用雌激素等。

社会和职业因素:如电离辐射暴露、长期久坐、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规律等。

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吸烟、酗酒、超重肥胖、缺乏运动等。

一般风险人群,推荐从45岁开始,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可考虑使用乳腺X线检查。

高风险人群,推荐从40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乳腺癌筛查,建议使用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进行检查。


如何进行乳房自检

1.视诊:脱去上衣,面对镜子,观察两侧乳房的对称性、形态、皮肤有无皱缩、乳头是否内陷、糜烂或分泌物。

2.触诊:站立或平卧,左手置于头后方,用右手指腹从乳头外侧顺时针方向按压触诊,检查有无肿块或硬结,必要时挤压乳头观察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右乳检查方式相同,但方向逆时针。同时检查腋窝是否有肿块。

自检时间推荐:

绝经前女性:月经来潮后第9~11天为宜。

绝经后女性:每月固定时间检查一次即可。


常见误区澄清

Q:豆制品会增加得乳腺癌概率?

A: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与动物雌激素不同,适量摄入不增加乳腺癌风险,甚至有益。

Q:乳房按摩有助于消除肿块?

A:无论是从病因还是治疗上讲,按摩对乳腺增生、结节都没有治疗作用,更没有预防作用。如果按摩师手法不当,还可能造成乳房外伤。

Q:发现乳腺纤维腺瘤,必须手术治疗?

A:多数乳腺纤维腺瘤不必立即手术治疗,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再考虑手术;但对于肿瘤较大、肿瘤合并钙化、患者年龄偏大或准备怀孕等情况,应该及时手术治疗。



责任编辑:蒋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