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开学在即!这些秋季传染病需注意~
  • 2025-08-26 来源:学生健康报、健康中国、福州卫生健康、中国教育报等
  • 阅读量:27

新学期即将开启

开学季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期

那么
秋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我们又该如何科学预防?
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易在人群中传播。

潜伏期通常为24至48小时。成人与儿童的急性胃肠炎症状有所不同,儿童患者以呕吐为主,而成人则以腹泻为主。粪便呈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可能伴随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现象。

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不饮用生水,生熟食物应分开处理;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食物需充分煮熟,尤其是贝类海鲜等需彻底加热。

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进食前、如厕后、加工食物前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避免仅依赖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代替洗手。

避免接触: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班级内若有学生呕吐,应在教师指导下有序离开现场,以降低感染风险。

环境消毒:对患者呕吐物或污染物品进行消毒,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含酒精的消毒剂效果有限)。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等消化道传播,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也会引起传播。

其典型表现为口痛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通常伴随发热。大多数症状较轻,通常在一周内自愈,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措施

勤洗手: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避免吮吸手指的习惯。

环境消毒:定期对孩子可能接触的物品和活动区域进行消毒,尤其是床单、毛巾、玩具等,且要勤换洗和晒干孩子的日常衣物。

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有助于降低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风险。

避免接触:避免孩子与患者接触,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室内通风:在手足口病高发期,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


季节性流感 

秋季季节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高发。

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传染性很强,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往往全身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

预防措施

保暖:在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补充营养:增加鱼、肉、蛋、奶等高营养价值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提高免疫力。

锻炼: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抵抗力。

接种疫苗:在流感高发季节来临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

“开学综合征”也悄然找上了门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

更好地适应

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

快学习一下~


什么是“开学综合征” 

从假期接近尾声到开学初期,不少孩子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懒散、逃避学习、作业拖拉等表现,这种情况被形象地称为“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在教师、家长积极引导及孩子自身调整下,多数症状会逐渐消失。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应以平和心态增加孩子安全感,避免将自身情绪传递给孩子。如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社交,且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摆脱“开学综合征”并不难,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整作息,增加运动

逐步减少孩子的娱乐活动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使用;鼓励以益智游戏、手工劳动代替。帮助孩子恢复规律作息,定时睡觉、定点起床;同时增加适度户外运动,避免因运动量骤增而不适。

(2)加强情感交流
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如体育赛事、影视作品,从中引导积极内容。通过鼓励、沟通,让孩子对校园生活产生憧憬。与孩子共同进行球类、跑步等运动,也有助于增进感情,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作用。

(3)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一起拟定新学期计划,涵盖读书目标、学科提升重点、家长配合方式等,帮助孩子顺利实现学习状态的“频道切换”。同时,家长也可拟定家庭学习计划,与孩子一同阅读经典名著、人文历史等书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孩子感受到学习的群体性与积极性。



责任编辑:蒋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