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衡水市冀州区婚俗改革记:培育文明婚俗新风尚
  • 2025-11-05 来源:河北日报
  • 阅读量:17

5月2日,“汉风婚尚 缘定古城”冀州区移风易俗集体婚礼举行。(资料片)


9月21日,一对新人在位于玉泽园的冀州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颁证室内拍照留念。 本组图片由冀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衡水湖畔玉泽园的“溯恋长廊”挂满红灯笼,情诗佳句在白墙间流转;冀州古城遗址,身穿汉服的新人行沃盥净手之礼,古礼雅韵与幸福笑容交融;一辆辆鲜花装饰的迎亲电动三轮车缓缓前行,成为街头最动人的文明风景……近年来,衡水市冀州区以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创建为契机,锚定“减负担、增内涵、树新风”核心目标,探寻婚俗变革路径,通过仪式创新、文旅融合、机制保障三维发力,让“简约不减爱”的理念深植人心,绘就了新时代文明婚俗的生动画卷。


仪式革新:实行喜事简办

“请新人行同牢合卺礼!”今年“五一”,冀州古城遗址公园里鼓乐响、古礼起,10对新人穿着绣纹华服,跟着司仪一步步完成沃盥、同牢、合卺这些仪式。没有喧闹和铺张浪费,只有古礼的庄重,让这场集体婚礼成了古城一道亮眼的风景。

新人代表杨胜煌在仪式上提出“破陈规、除陋习”的倡议,话音刚落就被全场新人的掌声接住。这场没了世俗喧嚣的婚礼,不仅让新人感受到婚姻的幸福,更把文明婚嫁的理念传给全社会。

今年5月29日,在读博士李喆喆的迎亲队伍刷新当地人对婚礼的认知。6辆装饰着玫瑰与百合的电动三轮车,载着新娘王旭阳和亲友缓缓穿行在城区街巷。这对年轻情侣还自制了“文明婚俗”手举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婚礼”的内涵。

从古典婚礼到三轮车迎亲,冀州区的婚礼变革始终围绕“减负担、增内涵”展开。数据显示,改革实施以来,冀州区婚庆平均支出降幅明显,而群众对“简约不减爱”的认同度正在不断提升。这正是无数家庭从“攀比焦虑”中解脱的轻松,是年轻一代对婚姻本质的重新认知。

在乡村,这场变革更为鲜活。“你家婚车用奔驰,我家就得用宝马;你家摆席10桌,我家就得20桌。”冀州镇新庄村曾因婚礼攀比之风让村民苦不堪言。2021年,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将婚礼标准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宴席每桌不超过400元、婚车数量控制在6辆以内。“现在办婚礼比以前省一两万元钱,人情负担轻了,邻里关系反而更和睦了。”村民吴广忠的话道出乡村婚俗改革的实效。

如今,在冀州区,像新庄村这样的“文明婚嫁示范村”已有数十个,382个村镇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喜事简办率提升明显。


文旅融合:发展甜蜜经济

“在衡水湖的烟波里领证,在古城墙下拍婚纱照,这样的体验一辈子难忘。”新人李腾在冀州玉泽园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接过结婚证时说。自去年8月迁址以来,这座藏在景区里的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已见证上千对新人开启幸福篇章。

冀州区的婚俗改革未局限于“减法”,而是在“加法”上做足文章。依托衡水湖生态优势与千年古城文化底蕴,当地创新探索“婚恋+文旅”融合模式,将婚姻登记、婚庆服务、文化体验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让“甜蜜经济”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衡水市甜蜜经济示范基地,一个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婚俗文化体验馆里,新人轻拓“百喜图”婚书的声响此起彼伏;婚姻家庭辅导室内,讲师为新人讲授经营婚姻的秘诀;颁证厅里,古典屏风与现代灯光交相辉映,每一处细节都透着仪式感……“我们打造的不仅是登记场所,更是情感教育的课堂。”冀州区婚姻婚恋服务协会会长王家顺说。

在此基础上,冀州精心规划“一线五点”婚旅线路:新人从碧水湾码头乘船出发,在衡水湖的碧波中感受浪漫;到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办理登记,接受名人颁证;去望湖驿站定制婚纱摄影,让浩渺湖光成为爱情背景;在古城遗址触摸历史,让千年文脉见证承诺;到北岳家庄村重温经典爱情影片,让经典爱情故事与当下的幸福时刻交相辉映。这条融合了“食、宿、礼、博、游、乐”的产业链,正让婚姻服务从“单一登记”走向“全链条体验”。

三大特色集体婚礼基地的打造,更让“甜蜜经济”有了坚实载体。“农光互补示范园”基地主打环保理念,太阳能板下的婚礼现场科技与自然融合;“古城遗址公园”基地让新人在古礼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衡水湖畔基地则推出浪漫巡游项目,游船婚礼、湖畔颁证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截至目前,三大基地已累计接纳百余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辐射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摄影消费不断增长。

节庆活动成为激活“甜蜜经济”的重要引擎。今年“5·20”及“七夕”期间,冀州区多场“移风易俗公益相亲大会”吸引数百人参与,多对青年成功牵手。


机制保障:培育婚俗新风

“要不是李大姐,我儿子的婚事还没着落呢!”冀州镇居民王大妈提起“公益红娘”李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李爽为了帮王大妈的儿子找到合适的伴侣,她前后对接了6位姑娘,最终促成这段姻缘。

在冀州区,像李爽这样的“公益红娘”有百余名,她们活跃在城乡各社区、村庄。这支由退休教师、社区工作者、热心居民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凭借真诚与耐心,成为婚俗改革的推动者。她们不仅免费牵线搭桥,更主动向婚恋双方传递“低彩礼、简婚礼”的理念。

“公益红娘”的精准服务,离不开系统化机制的支撑。冀州区构建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核心的三级服务网络,打造“冀韵新风·情润湖城”婚俗实践品牌,将“公益红娘”牵线、“集体婚礼”示范、“公益相亲”服务等举措有机整合,形成全方位婚恋服务体系。

该区还健全推进机制,将婚俗改革纳入区重点改革事项,由区委办牵头,宣传、民政、社工等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移风易俗;乡村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强化执行刚性,推行“喜事简办,有事备案”模式,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共识与自觉。

今年推出的“冀约良缘 七夕盛典”活动,通过“集体颁证+画舫游园+古城寻缘”,吸引110名单身青年参与。


记者手记

让文明婚俗蔚然成风

婚俗改革改的是仪式,暖的是人心,聚的是民心。

经济上,“甜蜜经济”为区域发展添动能。今年七夕,冀州玉泽园、碧水湾码头等婚恋地标成网红打卡地,吸引天津、沧州等地新人前来,带动文旅消费。

文化上,传统婚俗焕然一新。年轻人拓印婚书、学习古礼,感受传统婚俗魅力。家风家训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让好家风、好家训得以广泛传播。

社会层面,改革减轻家庭负担,传递民生温度。过去婚姻筹备花费不少,如今依托集体婚礼等实践,大幅降低结婚费用,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婚姻的真谛不在于仪式的奢华,而在于情感的纯粹。冀州区着力推动的这场婚俗变革,正让文明婚俗成为新风尚。



责任编辑:蒋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