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妈妈手”痛,这几招练起来
  • 2025-08-06 来源:综合自羊城晚报、人民健康网、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健康报、南华附一康复医学科等
  • 阅读量:50

带孩子、做家务、打游戏时

您是否出现过拇指底部疼痛的情况

在抓握重物时疼痛会加重

休息后则有所缓解

是否出现过扭毛巾、拧瓶盖、

写字等动作无法使力的现象


如果存在以上情况

那么您需要引起重视了

这很可能是 “妈妈手”


“妈妈手”到底是什么

“妈妈手”,医学上称为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劳损性疾病。

我们的手腕有一根肌腱,负责大拇指的伸展和活动。当手腕和拇指反复用力时,这根肌腱和包裹它的腱鞘就会过度摩擦,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造成肌腱、腱鞘增厚及骨纤维管道变狭窄,肌腱活动时在该处形成卡压滑动障碍,甚至发生关节弹响的疾病,因此又称“弹响”或“扳机指”。常见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和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哪些人容易得“妈妈手”?

(1)电子产品爱好者及频繁使用手机人群

(2)长期承担家庭劳动的中老年女性群体及需照护婴幼儿的妈妈们

(3)长期从事重复性手部作业的人员


一个动作知道你是否中招

出现“妈妈手”时,常见的症状是手腕部靠近大拇指的部位感到疼痛,特别是在转动手腕或握拳、抓握东西等使用手腕或拇指的时候。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疼痛门诊罗超容主管护师说,多数人指出疼痛在手腕内侧突起的骨头处,部分人仅感觉手部关节处很“别扭”,关节运动时感到酸胀或感觉使不了劲,它可能来得很突然,也可能是逐渐加重。严重一些的,可感觉受累手指活动受限。

自测方法(Finkelstein试验):

伸直手臂,前臂处于中立位(大拇指朝上)

拇指蜷曲在掌心,其他四指握拳,弯曲手腕并做向下点头动作

如果拇指手腕侧出现了明显的疼痛,就考虑为“妈妈手”


功能锻炼操在家练起来

腱鞘炎是一种劳损性疾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科学用手,避免长时间、不合理或反复使用手指和手腕,减少过度负荷对腱鞘组织的损伤。同时,应避免手部长时间受到寒冷刺激(如频繁接触冷水、空调温度设置过低等),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放松和休息,从而降低腱鞘炎的发生风险。

面对“妈妈手”的困扰,宝妈们可通过纠正不规范的搂抱姿势,减轻手部肌腱负担,预防不适发生。搂抱宝宝时应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将宝宝的重量主要置于前臂,由手腕辅助托稳,起到防止滑落的作用。科学的搂抱姿势不仅有助于合理分配体力、缓解肌肉疲劳,还能有效减少手腕伸肌腱的劳损,从而降低“妈妈手”发生的风险。


准备几组手部功能锻炼动作

妈妈们赶快跟练起来吧

动作一:将手平放在桌子上,然后轻轻向上移动大拇指,然后慢慢将其放回桌面。每天3-5组,每组10次。

动作二:四指并拢并向前(伸手握手态),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活动大拇指远离四指,再靠近四指。每天3-5组,每组10次。

动作三:将五根手指放在橡皮筋里,慢慢伸手指来拉伸橡皮筋。每天3-5组,每组10次。

动作四:五指手握橡皮球,均匀用力挤压5~10秒后,慢慢放松,15次为一组,每日可反复2~3次。


责任编辑:蒋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