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7日)
是世界肿瘤日
4月15至21日
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
“癌症防治·全面行动
——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
近年来
全球肿瘤患者持续上升
并且呈年轻化趋势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儿吗?
哪些人是肿瘤高危人群?
如何识别早期肿瘤?
一起来看
↓↓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研究认为,肿瘤发生是DNA突变的结果。不过,DNA突变却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高频出现。
“DNA突变作为一种随机事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细胞死亡或不产生显著影响,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DNA突变才会导致细胞转化成肿瘤细胞。尽管DNA突变导致正常细胞恶性转化的概率非常低,但由于机体内DNA突变的累积量极大,使得机体出现肿瘤细胞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这一结局在个体中普遍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黄波说,“但这些肿瘤细胞并不等同于肿瘤。在人群中,只有极少数个体的肿瘤细胞最终发展成为有临床症状的肿瘤。”
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以为肿瘤就是癌症,事实上,二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广义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恶性肿瘤才能称之为“癌症”。
肿瘤高危人群有哪些?
体检发现结节是肿瘤吗?
乳腺结节 不疼不痒更应注意
乳腺结节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乳腺内一种形态学改变。一旦发现乳腺结节,无论是在日常自检还是医生触诊时发现,都应进一步完善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判断乳腺结节的性质。需要注意,对于乳腺结节性质的诊断,往往看一次门诊或做一次检查是不够的,通常需要做一系列检查来明确诊断。
部分乳腺结节的大小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几毫米的细微变化,月经过后会缩小或自行消失。对于没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年轻女性,如果在月经期前发现了乳腺结节,可以在月经结束后进行复查,如果结节还没有消失,建议去医院检查。
甲状腺结节 不以大小分良恶
目前颈部彩超已经可以发现毫米级别的甲状腺结节。良性甲状腺结节多由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等问题引起。恶性甲状腺结节中最常见的就是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80%以上都是良性的,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的影响,只需要定期观察就可以。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手术,只有出现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或者结节比较大影响到美观,才需要外科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并不能作为判断良恶性的唯一标准。大结节也可能是良性肿瘤,小结节也可能是甲状腺微小癌。比如直径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近二十年来发病率上升了25%。因此除了大小之外,还需要重点关注B超报告上的TI—RADS分级,4级及以上的结节需要高度重视,经过专业医生判断或病理证实的高危患者,应尽快进行相应治疗。
如何识别早期妇科肿瘤信号?
大家比较熟悉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如果发生癌症,身体会不会给大家提示,发出“警报”呢?答案是肯定的。
不正常的阴道流血
如果月经淋漓不净、时间过长,或者时多时少,要警惕子宫内膜癌。
如果是少量阴道流血,呈鲜红色、褐色、黑色、咖啡色,或是有血性白带,要排除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需要强调的是,卵巢癌大多数不会引起阴道流血。但是,当卵巢癌影响到卵巢功能,或者癌症是能够产生性激素的病理类型,比如卵巢颗粒细胞瘤,会额外产生雌激素,就可能引起月经不调,出现不正常的阴道流血。
不正常的阴道分泌物
除了阴道流血,还有一些异常的阴道分泌物可能提示有癌症发生。比如,发现大量的淘米水样分泌物或大量黏液,而且不是一天两天就消失,或者是恶臭的分泌物,可能提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输卵管癌也可能出现持续性阴道水样分泌物。
疼痛
有一些妇科肿瘤可以引起下腹疼痛,如卵巢肿瘤蒂扭转、破裂,或发生感染、出血、出现腹水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痛。
外阴瘙痒
外阴癌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瘙痒,患者可能怎么用药都治不好。有些人还会出现外阴溃烂、糜烂、疼痛等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如果妇科肿瘤累及腹膜、消化道,可能引起食欲减退、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消化系统症状。尤其以卵巢癌更为明显。
下腹部肿块
当子宫变大或者卵巢肿瘤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在下腹部摸到肿块。大家可以在空腹排尿后,平躺在床上,曲腿、放松,触摸腹部进行自检。
儿童肿瘤 这7大征兆别忽视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如果患上恶性肿瘤对家庭将是严重打击。儿童出现腹痛、肿块等异常症状,很少有家长会往恶性肿瘤上想,进而造成儿童肿瘤漏诊、误诊。
“目前,恶性肿瘤是导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王珊介绍,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发病率排名前5。儿童肿瘤发病也是有规律的,3岁以内的婴幼儿期是各种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的发病高峰期;儿童期易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及软组织肉瘤等;青少年期则是骨肉瘤、霍奇金淋巴瘤及卵巢生殖瘤的高峰期。
王珊提醒,儿童年龄小不能有效表达自身感受,这就需要家长多关注孩子身体有无异常,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肿瘤专科就诊。
1.持续低烧。不明原因发烧持续1周以上未缓解,特别是经抗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应及早就诊。
2.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失,颈部的多个淋巴结有融合成团趋势,或淋巴结短时间增大。
3.可触及的肿块。在孩子颈部、腋下、腹股沟、腹部、后腰部等处一旦发现肿块,须查明原因。
4.疼痛。有较长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如头痛、腹痛、骨关节痛等。
5.腹痛、呕吐。腹部及肠道肿瘤因肿块压迫可引起肠道梗阻,出现腹痛、呕吐、大小便困难等消化道症状。
6.眼球前凸、眼睛疼。眼部的一些肿瘤可能导致眼部不适、外观异常,如“猫眼”或视力障碍。
7.贫血、出血。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或出血,如眼眶皮肤有瘀斑、“熊猫眼”等。
“不过家长也不用谈癌色变。”王珊表示,与成人癌症不同,儿童实体恶性肿瘤大多对化疗比较敏感,对综合治疗的反应较好。儿童肿瘤总体治愈率可超过70%,如果能够早诊早治,其治愈率更高。从总体治疗效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儿童肿瘤治疗效果比成人要好很多。
怎样才能远离癌症?
不吸烟,避免二手烟
吸烟是癌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者要戒烟,不吸烟者要尽量避免二手烟、三手烟。
选择健康饮食
一日三餐与防癌息息相关。日常中注意这些: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可以大大降低癌症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
“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除了选择健康的食物,还应该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有效降低癌症风险。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快走、跑步、游泳、拳操、自行车等,每天运动,持之以恒。
养成定期测量体重的习惯,监测体重变化。简单的评价健康体重的方法是将身高减去100(女性减去105),单位是公斤,就是适宜体重。更精确的方法是计算体质指数(BMI),判定自己是否处于健康范围内,并据此制定膳食和运动计划,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