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半数女性都逃不掉,这种夏季高发病需要注意!
  • 2025-07-31 来源:综合自中国妇女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科普中国、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服务平台等
  • 阅读量:75

夏季不仅是妇科炎症的高发时期

女性尿路感染同样也进入高发期

据统计,大约有1/2 的妇女

会在她们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出现尿路感染

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反复发作

约 1/4 女性发生过 “蜜月膀胱炎”

那么,女性为何更易感染?

又该如何科学预防?


什么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所导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反应。当细菌在泌尿系统的某处生长失控时,就会发生感染。而夏季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高温天气出汗增多,体内水分丢失快,尿液浓缩。

排尿次数减少,细菌更易附着于尿道及膀胱黏膜。

潮湿闷热的气候条件利于细菌滋生,尤其会阴部未保持干爽清洁,更易造成感染。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并非每次都出现明显症状,但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发热、腰痛等表现,则提示已有感染。尿路感染可分为两类:

上尿路感染:感染情况相对要严重些,因为可能会影响肾脏而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多出现高热、呕吐、腰痛、背痛、腹痛等表现。

下尿路感染:主要指膀胱炎和尿道炎,较为常见,通常表现为排尿不适、尿频尿急、尿痛等。


女性为何更易感染

女性的生殖系统结构特殊,尿路短、直而宽,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所以容易被感染。尤其是生育后的女性,因盆腔肌肉松弛,尿道口更宽,更容易得尿路感染。女性要特别提防“四期”“三态”:

性生活期间:临床发现,部分女性在性生活后易发生尿路感染,俗称“蜜月膀胱炎”。性交过程中的机械性刺激可能将尿道周围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推入尿道甚至膀胱,引发感染。

月经期:经血是细菌滋生的良好培养基,潮湿闷热的私密环境(如卫生巾使用不当、清洁不及时)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月经期间更需注重个人卫生及月经用品的清洁更换。

妊娠期:怀孕导致子宫压迫膀胱及输尿管,同时激素变化使输尿管蠕动减慢,尿液排出不畅,易形成尿液潴留,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

绝经期: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上皮组织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反复感染。部分绝经女性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并非感染所致,而是泌尿系统萎缩所引起的“尿道刺激综合征”,需正确识别和干预。

尿流不通畅:研究表明,尿流不畅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尿路梗阻原因多样,包括器质性或功能性梗阻、肾实质病变等,而憋尿则是“人为断路”。尿液具有天然冲刷作用,长时间憋尿会削弱这一功能,使尿液在膀胱中滞留过久,细菌易于滋生并引发感染。膀胱压力升高还可能导致尿液逆流至输尿管,将细菌带至肾脏,引发肾盂肾炎。

熬夜后:如熬夜、劳累、情绪紧张或出差后等状态,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被细菌“趁虚而入”。

游泳后:虽然正规泳池多采用含氯水消毒,一般不会造成感染,但若泳池消毒不规范,或游泳后未及时清洁身体、排尿,也可能使致病菌经尿道进入膀胱,引发感染。


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预防

多饮水、勤排尿: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细菌浓度;及时排尿可帮助冲洗尿道,减少感染发生。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

注重个人卫生:排便后注意擦拭方向(前向后),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强碱性清洁产品。勤换内裤,避免长时间使用护垫,保持会阴部干燥透气。

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性生活后建议立即排尿,帮助排出可能进入尿道的细菌。如为易复发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倡使用避孕套,减少性行为过程中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

注意饮食调理:平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要吃刺激和热性的食物如烧烤、羊肉等,多吃清热食物如冬瓜、黄瓜等。特别是在患病期间,更要忌口,避免炎症加重。

定期体检:有泌尿系统疾病史或慢性病者,应定期做尿液检查、泌尿系B超或CT扫描等,早发现、早干预。

医生提醒:尿路感染虽属常见疾病,但若处理不当,病情可由膀胱向肾脏上行发展,引发肾盂肾炎等严重后果。女性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根据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结果判断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蒋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