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经期总排血块?小心子宫内膜在求救!多数人不知道
  • 2025-04-22 来源:综合整理自黑龙江省第二医院体检中心、江西卫生健康、丁香医生、成都市彭州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卫健委等
  • 阅读量:68

几乎每一位经历过月经的女性

都曾被月经血的“不可控”所困扰

尤其是看见卫生巾上出现

颜色鲜红、大小不一的血块或“肉样”组织时

脑海中总会不自觉浮现出各种疾病

这是肿瘤?流产?还是妇科炎症?


别急,首先明确一个结论:

绝大多数情况下

月经期间排出血块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有一种情况需要警惕

当这种现象反复出现且与特定症状捆绑时

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红色预警信号”


为什么月经期间会排出血块?

排卵后,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增厚,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若未受孕,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内膜崩解脱落,形成月经血。月经血由血液(约占75%)、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代谢产物构成。

关键角色:

▶ 溶酶体酶 - 负责分解脱落的子宫内膜

▶ 纤溶酶 - 天然抗凝剂,防止经血凝固

当这两种酶的分解与抗凝功能相对“负荷过重”时,经血中的纤维蛋白未被及时分解,就可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血凝块或组织样碎片。此现象多见于月经量较多或排出速度过快的女性。

常见两类血块成因:

1.纤溶酶功能相对不足

当单周期经血量超过80mL时,机体抗凝系统(纤溶酶)难以迅速分解全部纤维蛋白,血液部分凝结,形成血块。

特别提醒:经期久坐、仰卧等姿势导致经血短时滞留,也可能引发“物理性积血”,形成血块。

2.子宫内膜脱落“超载”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被分解为小于5mm的碎片。但若内膜异常增厚(如黄体功能不全),则可能整体脱落、夹带血液形成较大组织样排出物。

特别提醒:若频繁出现拇指大小以上的“肉样组织”,特别是伴随异味或剧烈疼痛,建议将组织样本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置于清洁容器中,于24小时内送至病理科检查,警惕子宫内膜息肉、增生或恶变的可能性。


频繁出现大血并伴随不适要警惕

1.单周期经血总量>80mL

▶ 正常月经量:5-15mL(湿透3-6片日用卫生巾)

▶ 超标表现:需每1-2小时更换卫生巾/出现夜间浸透床单

▶ 继发影响:面色苍白/爬楼梯气促/指甲泛白等贫血体征

2.伴有明显不适症状

明显痛经,影响日常生活,需依赖止痛药缓解。

高热(>38℃)、寒战或阴道分泌物异常。

非经期下腹持续性坠胀痛(尤其性交后加重)。

头晕、心悸、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月经量增多可能由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排卵功能障碍或凝血异常等引起。因此,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的妇科检查。

3.有过无保护性生活

若在无保护性行为后出现大量血块、组织物排出或不规则出血,需警惕早期流产或宫外孕的可能性。此类情况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超声及相关激素水平检测,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注释说明:

标准卫生巾测算:230mm长度卫生巾完全浸透≈5mL

经血急诊优先指征:血压<90/60mmHg或心率>100次/分需直接拨打急救电话


女性经期健康管理四建议

1.保持规律作息: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稳定。建议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及高蛋白的食物,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适量补充钙、镁可缓解经期肌肉紧张。

2.调节情绪状态:情绪波动会影响内分泌,建议保持积极心态,减少焦虑、紧张和悲伤情绪对经期的干扰。

3.注意经期保暖

在月经期间,女性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此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腰部和腹部的保暖,以免湿气、寒气入侵体内加重血块的症状。

4.必要时可使用药物干预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如益母草等中成药物,辅助调节月经,缓解血块症状。切勿自行长期用药。



责任编辑:蒋常林